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

[2014 UK] 劍橋?康橋?隨便啦 Walking in Cambridge

撐蒿(Punting)-據說是劍橋學生的賺外快方式


牛頓、霍金、徐志摩,大概就是求學時期劍橋讓我聯想到的三件事;
撐蒿、小橋、流水,則是旅遊輸給我的劍橋印象。
但實際來到這座歷史悠久的大學城,
才了解原來這是個多麼詩意、優美的地方。

三一學院(Trinity College)其中一道門,不對外開放。
提到劍橋大學,除了因為徐志摩在華人圈很有名的國王學院,應該就屬三一學院。最有名的校友,就是提出萬有引力的牛頓。除此之外,還是許多英國王室成員的母校。
通往三一學院的三一巷(Trinity Lane)
可惜的是,劍橋大學的學院都早早關門,當天我們抵達時,恰恰是關門的瞬間。只能從旁邊的門遙望鼎鼎有名的巨庭,無奈的拍個照,證明自己真的有到這。
三一學院巨庭(Trinity Great Court)

前往國王學院路上的街景
為了不留遺憾,隔天決定趁離開前到比較近一點的國王學院參觀。
門票5英鎊,先在大門對面的Shop at King's購票,
再從後門入場,
不得不小抱怨一下...路有點難找。


一通過後門,隨即進入禮拜堂。
國王學院的禮拜堂非常雄偉,進去後馬上被後面的彩繪玻璃震撼到。
回去作了功課後,原來這學院當初在建立時有彰顯王室的目的。
所以,
為什麼叫做國王學院?
為什麼它的大門比三一學院還宏偉?
想想它的建造目的,即可得解。
國王學院禮拜堂內部


前面有提到,徐志摩畢業於這所學院,甚至還創作「再別康橋」這首詩。因此,國王學院在大陸人眼中非常崇高,大家爭相擠進來,不論是以正規學生的方式,還是參加暑期營隊。我們參觀的同時,旁邊就有一波又一波的大陸人。大概是因為大陸人實在是觀光客主流,學院還特別立了一組屏風,介紹徐志摩的生平以及在國王學院時期的作品等資訊。


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)

漫步在劍橋的小發現,
在晃回住宿處時,意外發現這個路標。
一開始以為真有蝙蝠俠這條街,
但走近一看,
咳...有個字很幽默的消失了,
其實正解是Bateman Street。
這...不知是劍橋人,還是觀光客的幽默....
劍橋人或是觀光客的幽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